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陶瓷釉水细度测量,以及陶瓷釉水比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素烧、施釉 将成型好瓷坯体干燥后,瓷窑用小火素烧6--8小时,窑温升至850 oC-880 oC后停烧,窑温自然冷却至30 oC--50 oC(不高于室温30 oC)素坯出窑。
2、干燥:将涂覆好釉浆的陶瓷坯体放入干燥室进行干燥。干燥的目的是使釉浆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使釉层固化在坯体表面。干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止釉层开裂或脱落。烧成:将干燥后的陶瓷坯体放入窑内进行高温烧成。
3、瓷砖施釉的几种方式及要点 陶瓷浸釉法又名蘸釉。指将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体表面。釉层的厚度由坯体的吸水性、釉浆浓度、浸渍时间来进行控制。荡釉法将釉浆浇入坯体内,用手缓慢摇荡,以釉浆分布在坯体的内表面的施釉方法。
4、流动性少。流动性是影响釉层厚度的均匀性及产生釉球,釉裂的重要因素,釉浆流动性的大小不仅与釉料的配方,釉料的细度及釉浆的浓度有关,同时还受室温的影响,当温度较低时,粘度增大,流动性较少,釉层极为均匀,所以釉层极为均匀的原因是流动性少。
5、浸釉法、荡釉法、喷釉法、压釉法的四种方法 适当选择釉的浓度。注意釉料的细度。釉、坯料的成分。烧成制度对釉面发生的缺陷也有较大的影响。
瓷砖施釉要注意釉的浓度在上釉时要适当选择釉浆的浓度。釉浆的浓度过小,则在坯体上容易形成过薄的釉层,造成烧成制品釉面上的痕迹粗糙,而且烧后的釉面光泽不良。但如果釉浆的浓度太大,不但施釉操作不易掌握,且坯体内部有棱角的地方往往上不到釉。
1、可以适当提高颗粒细度,使浆的悬浮行增加。另外尝试下加入澳大利亚树胶,一种有机高分子悬浮剂。黑色物质有可能是泥浆除铁不干净,查找下电磁除铁器有没有坏。而且有可能是铜点,不一定是铁点。
2、在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中,常用的稀释剂有水玻璃,腐钠,偏硅酸钠,三聚磷酸钠,陶瓷减水剂等。
3、一般来说,泥浆含水量越低流动性越差,而注浆工艺要求泥浆含水量尽可能低而流动性又要足够好,即需制备流动性足够好的浓泥浆,生产上为获得这种含水量尽可能低 而流动性足够好的浓泥浆***取的措施是加入稀释剂。陶瓷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稀释剂分为三类:无机电解质。如水玻璃、碳酸钠、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
4、复合磷酸钠,俗称的复配型解胶剂,是两种以上的解胶剂复合使用,如腐殖酸盐-硅酸盐合成物,腐殖酸盐-磷酸盐合成物,硅酸盐-磷酸盐合成物。
关于陶瓷釉水细度测量和陶瓷釉水比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陶瓷釉水比例、陶瓷釉水细度测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陶瓷杯子带礼物盒
下一篇
日式手绘陶瓷是釉下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