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的古瓷因胎体酥糠程度较高而出现酥裂现象。凡见胎体酥裂釉面晶莹如新者必为古瓷无疑。底胎熟旧,器型古朴典雅,旧气特征明显,具备时代特征的定为古物。器物底部是雨晴表,含有较多信息,细心观察定有所发现。
2、有的古瓷积釉处,能发出盈盈湖绿色,恬静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凡古瓷釉面用手抚之一定有种细腻软滑的质感。
3、因此,高古瓷仅指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烧制的瓷器!当然,也有民间俗称的元代以前生产的瓷器为高古瓷的说法,后一种说法,还得到不少藏家的支持和认可,即“高古瓷”应该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应的品类,在时间上,是比明清瓷器要早的瓷器。
4、底承八方圈足,胎呈黑褐铁色。通体罩施青釉,微偏灰,若水映晴空之色,澄澈莹润,隐透丹霞,不失温煦。片纹自然泛金,浓淡不一。釉质丰厚,抚如琼玉。口沿釉稍流敞,色呈绛紫,圈足釉略蓄聚,质若凝脂。
瓷器的釉面老化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保存条件、使用历史、流通经历及环境作用,因此,仅凭釉面特征难以准确判断瓷器年代。 出土与出水瓷器虽属同一时代,但其釉面风化与水蚀程度各异,不能作为断代依据。 现代科技如热释光和碳十四测试,可辅助鉴定瓷器年代,提高准确性。
鉴定一件古瓷器一定要仔细看胎釉,从胎质、釉色可以基本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如果我们发现一件古瓷符合上述特征,则其基本属原始青瓷。
观察古瓷的釉质,主要是看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程度。旧瓷上都有所谓的“酥光”、“莹光”,即指旧瓷釉面上蕴含的如玉如脂的光泽,光泽柔和,内敛,看上去很静穆。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
起码用肉眼是无法判断从釉面看出是哪个年代的瓷器、仅供参考的一个数据)要想从瓷器的釉面鉴定瓷器的年代只能借助现代高科技了,可以用“热释光”、”碳十四“等来鉴定。第鉴定一件瓷器不能只看“釉面”,它只是鉴定瓷器的一个依据。
烧成温度,可以在五彩瓷器的烧成温度中进行判断,可分为高温釉面还可以是低温釉面。按照外部特征进行区分,能分为透明釉面,有光釉面,颜色釉面,裂纹釉面,结晶釉等等。按照化学成分去区分,又会被分为各种成分釉面。
凡人工做旧者干涩呆滞无灵气,毫无自然美韵,比如酸做旧过的器物釉面绝无晶莹洁净之光泽。 真正掌握了上述要领,新老器物一望便知。
另一种称“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形状尤如蚯蚓的屎,细而弯曲,小面积地粘积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
凡是露胎处或是缺口面的胎骨上“生长有薄雾状钙化物,或相当古旧而又洗不掉的土碱”、或者生长有“圆点状”的古旧钙化物,都是不需要请专家鉴定的真古瓷。若是釉面产生出“银星”、“汗星”斑点,或者是“银色”釉膜,那是极老的古瓷。这件瓷器的“银膜”形成了“块斑”。
颜色脱落。古瓷釉面沉静深邃主要由脱玻化重结晶质变与老化萎缩纹两方面原因造成,滑手是因为老化导致古瓷上方的颜色脱落,表面变得光滑。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传世陶瓷通常带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如口沿和器脚的磨损。器身可能存在磨损痕迹,常见毛边、崩口、冲线和冲口等。釉面多呈现乳浊、干亮状态,手感润滑。而摆设瓷器则通常釉面较为润亮,磨损不明显。
关于古陶瓷釉面老化特征,以及古陶瓷釉面老化特征是什么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陶瓷釉面破损修复视频
下一篇
景德镇陶瓷罐图片